在家门口的潮水医院做了CT检查,2小时后却收到了烟台业达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结果,如此优质高效的诊疗体验,让潮水镇70岁的陈老太既惊讶又感动。
这样上下畅通的远程诊疗,得益于烟台市紧锣密鼓推进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。2023年6月8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,公布了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,烟台成功入选。
一场关乎百姓健康的城市医疗资源网格化布局变革,已悄然开启。如今,烟台以实际行动,交出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亮眼“答卷”。
优质医疗资源“触手可及”
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,百姓健康提上来。烟台市探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以来,多举措提升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,让百姓可以就近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,有了坚实的健康“医靠”。
“这速度也太快了,没想到现在看病这么方便。”前阵子,62岁的王先生因腿疼到八角医院就诊,14点20分做完影像检查后,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发到烟台业达医院,15点06分就收到了专家的远程会诊结果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,当地医生填写完双向转诊单,为患者预约了烟台业达医院的骨科门诊,无需其他手续,王先生按照预约时间直接前往烟台业达医院就诊,十分便捷。
远程会诊中心。
数据联通之外,送上门的专家也让“不出远门”的手术成为可能。7月中旬,65岁的李女士在大季家医院成功进行了微创膝关节置换手术,术后困扰她多年的膝盖疼痛问题得到缓解,不用奔波外出求医让她和家人感到十分方便。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获得感和满意度,今年7月,烟台业达医院派出从事眼科、骨科、妇产科的三名专家将常驻大季家医院,常态化开展门诊坐诊、带教、查房、手术等工作,已取得了初步成效。仅仅一个月的时间,骨科专家张春刚已先后为268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,并在当地开展了十余例手术。
在蓬莱区,全域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,让疾病预防与治疗有了保障。已近花甲之年的刘老汉饱受失眠多梦、食欲不振和腰腿疼困扰,在蓬莱中医医院设于刘家沟卫生院的名医工作站内,专家通过把脉问诊为他找到了病根,通过一段时间的中药和针灸治疗,他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。
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。
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以来,烟台市以人才、技术、管理为纽带,推动专家下沉、技术下沉和管理下沉,让城市医疗资源“活”起来,免去了患者来回奔波的就医之苦。优质医疗资源变得“触手可及”,百姓的健康福祉也有了保障。
拆掉医疗机构间的“围墙”
想实现优质医疗资源“触手可及”,离不开医疗机构间的“牵手”同行。而要行稳致远,就必须下大力气拆除不同医疗机构间的“围墙”。在这方面,黄渤海医疗集团的很多尝试,都颇具代表性。
“再也不用担心买不到药了,这下可放心了。”秋冬季节流感频发,家住古现的柳老太经常“中招”,为避免病情加重,她和家人每年都要提前“囤药”,然而,这种情况在去年戛然而止。
依托烟台业达医院的信息化建设,2022年起,黄渤海新区医疗集团在6家成员单位内大力推动中心药房建设,目前已实现了药品统一目录、统一采购、统一配送、统一药品储备、统一药学服务和药品安全监测等的“五统一”。有了靠谱的“大管家”,基层医疗机构的“药荒”问题得到了解决,百姓的“药紧事”也有了着落。
黄渤海新区医疗集团信息化建设会议。
破除“药紧事”壁垒,仅仅只是开始。为提高“龙头单位”烟台业达医院的辐射带动能力,黄渤海医疗集团稳步推进医学影像、远程会诊、检验、病理诊断、远程心电、消毒供应六大资源共享中心建设,实现了优势医疗资源共享,检验检查结果互认。同时,还建成了胸痛、卒中、创伤、VTE、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六个医疗救治中心,以更高的救治水平护航区域内百姓健康。
类似的“破壁”之举,还有很多。得益于区域内的有效联动和信息化建设,黄渤海医疗集团内还实现了行政、人力资源、财务、绩效考核、医疗业务、信息网络、药械、医保、公共卫生的“九统一”垂直管理。由竞争到合作,拆掉医疗集团内不同医疗机构的“围墙”,为百姓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、治疗、康复、健康促进等服务也变得更加畅通。
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现场。
既是百姓健康的“贴心人”,又是基层医疗机构的“大管家”,拆除“围墙”后,城市医疗集团内实现了信息共享共用和医疗服务的上下联动,不仅让患者有机会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,也实现了医疗集团内部的双向转诊和互补共赢,彻底打通了城市医疗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多路径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“烟台模式”
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之路到底该怎么走?并没有现成的“作业”可抄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
去年以来,烟台市抢抓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机遇,确定了由烟台毓璜顶医院、烟台山医院、滨医烟台附院、烟台业达医院和蓬莱中医医院牵头,建设五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。在垂直管理之外,多家医疗集团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探索之路。
蓬莱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突出发挥中医药特色,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,先后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18期,累计培训中医骨干人才300余人、培训基层卫生院全科医师和乡医460人,11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可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,100%的社区卫生服务站、80%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。同时,还成立了中药饮片供应中心,统一集团内中药饮片集中供应、煎煮和配送等服务。
烟台山医疗集团健康驿站。
以建设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高速公路为目标,烟台山医院城市医疗集团内实现了“六个共享”:专家共享、临床共享、科研共享、教学共享、预防共享和管理共享,建立了“患者不动、医生动”的医疗服务新模式。派驻医、护、技团队整体下沉,发挥团队协作优势,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甲综合性医院优质的诊疗服务外,烟台山医院城市医疗集团还在成员单位积极开设名医工作室、推广骨创伤治疗、早癌筛查、妇幼保健等多项优势项目,同时根据集团内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,重点在康复、胃肠镜检查、介入诊疗等技术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全覆盖。在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之外,该集团还注重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和急诊急救的延伸工作,开设慢病护理门诊、金牌育儿室、伤口造口护理门诊、中医护理门诊等社区特色护理门诊,线上线下(300959)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及专病救治网,创建基层胸痛中心、卒中中心等,缩短片区急救半径,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。不仅如此,烟台山医院城市医疗集团还设立了全市首家科学健身驿站,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。
巡诊活动现场。
此外,毓璜顶和滨医烟台附院医疗集团也结合现有“业务院长”、对口支援、双向转诊、远程医疗等工作,采取医疗资源和专业人才“双下沉”的方式,常态化安排专家到集团内成员单位,以定期查房、指导手术、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开展帮扶,切实加强了医疗集团内的业务指导,实现了基层医疗专业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“双提升”。
义诊活动现场。
资源沉到底,服务提到位。以百姓的健康需求为导向,织密城市健康服务的“网格线”,促进港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不断迈新步、上新阶,烟台市正努力为百姓搭建有温度、有保障、有实效的畅通就医之路。
(大众新闻.齐鲁壹点孙淑玉通讯员王文军)股票配资线上开户平台